DEPT.OF VENACULAR ARCHITECTURE
乡土建筑研究所是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直属的以研究为主的机构。该机构以陈志华教授为核心,目前已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坚实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全国范围内不同类型的乡土聚落与乡土建筑的调查、测绘和综合研究及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该研究团队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提出了新观念——从生活圈的角度来研究乡土建筑,指出乡土建筑在反映中国乡土文化上的突出作用,而乡土文化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针对以往民居研究偏重技术层面而轻视文化意义的状况,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改进之路。
二、提出了新方法——以乡土聚落或聚落群为基本单元,综合运用建筑、规划、历史、社会等多学科的手段,注重探索系统内部的有机性与联系性,由此形成考察、测绘、研究和保护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成功范式。
三、创造了新领域——在20年里调查了15个省份内不同类型的100余个村镇,用测绘和采访的方式收集了大量一手信息,完成建筑测绘图纸3000余张,出版30余部关于乡土聚落的案例研究报告;同时用归纳分类的方法,分别从聚落整体、居住生活、祖先崇拜、泛神崇拜、科举考试、装饰艺术、演戏娱乐、遗产保护等角度来研究乡土建筑,其成果形成一套10册的丛书。从案例研究与类型分析这两条线索,项目组已初步建立起中国乡土建筑的学科框架,使其成为一门不同于以往任何建筑史分支的新学科。
四、抢救乡土建筑遗产——由于项目组的努力工作,一批历史价值很高而濒临毁灭的乡土聚落受到学者、公众与官员的关注,并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组成员建议下,国家文物局将乡土建筑定为我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重点对象,并于2007年4月举办专门讨论乡土建筑保护的“无锡论坛”;中国民族建筑学会与浙江省文物局也于2007年6月举办乡土建筑保护的研讨会,并邀请项目组做大会主题发言。
项目组的研究成果得到建筑史、建筑学以及人文知识界的广泛响应,傅熹年、李道增、马国馨院士曾给予项目组的工作高度评价。项目组代表论著的他引总数达到309次,引用者包括陆元鼎、单霁翔、俞孔坚、周积明等不同专业的知名学者。受项目组带动,台湾和大陆出版界在2000年前后出现了乡土建筑的出版热潮;众多高校的建筑系也将乡土建筑纳入研究与教学体系。1999年国际古物古迹理事会将项目组整体保护乡土聚落的主张写入了《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