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华同衡官网首页
more

学术动态Academic Trends

  • 节能视角下城市居住用地最优容积率研究
  • 我院历史名城所参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遗产记...
  • 大数据与公众参与——独克宗灾后重建规划中的微信...
  • 节能视角下城市居住用地最优容积率研究
  • 我院历史名城所参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遗产记...
  • 大数据与公众参与——独克宗灾后重建规划中的微信...
more
我院快讯Institute Express
  • 同衡遗产中心新员工入职培训大起底

  • 福州三坊七巷“2015年度亚太遗产保...

  • AI赋能城乡规划设计学科引擎会议成功...

  • 喜报|我院顾问张杰教授团队负责项目“...

1234
  • 【喜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联合国教科文...
  • 住建部—清华同衡规划院—清控人居遗产院《中国传...
  • 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首届“城市复兴发展论坛”在成...
  • 习近平: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街区学部成立暨第一次会议...
  • 【喜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联合国教科文...
  • 住建部—清华同衡规划院—清控人居遗产院《中国传...
  • 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首届“城市复兴发展论坛”在成...
  • 习近平: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街区学部成立暨第一次会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出版书籍 / 详细页
出版书籍

丁村(中华遗产·乡土建筑)

作者:李秋香
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5-01
简介

本书第一篇探讨丁村的人文历史。丁村地处晋南,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二族以至尧舜禹古代帝王在此创建农耕文明,古来即有“金襄陵、银太平”之誉,足见物产丰饶。明清时期藉汾河水运与驿道之便商业迅速发展,“一肩挑南北,一省富天下”,形成极有经济势力的晋商,其中“太平帮”有一支来自丁村的丁氏家族。丁氏在清初已成为村中第一大姓,经商致富后建筑高大森严的宅院,并重视教育与兴学,“勤稼穡,敦仁义”是传世家风。

第二篇剖析丁村的村落建筑。“四方村落丁字街”是它的空间格局,由东西主街与南北巷子将住宅区划分为北院、中院、南院和西北院四大部分。住宅形制以四合院为主,另有三合院和前后两进院,大门、二门是宅院的标示,厅房、厢房、倒座房各有作用,另有客房、书房、厨房、大车院和场院,生活功能全然皆备。

第三篇图版以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呈现宅院格局,另从木雕、石雕大样及拓片等,可见建筑装饰之美。

书籍目录

小引

人文历史篇

第一节文明故地

一、古老的土地孕育文明

二、经济的命脉

第二节汾水烟波揽丁村

一、金襄陵、银太平

二、关隘古驿

三、丁氏探源

四、太平帮与丁村商人

五、经商与教育

村落建筑篇

第一节村落结构

一,村落景观与环境

二、村落格局

三、走街串巷

四、居住区的划分

第二节居住建筑

一、高堂华屋

二、基本形制

三、主要部分的组成与使用

四、建筑装饰

第三节公共建筑及庙宇

一、寨墙及寨门

二、戏台

三、庙宇

图版篇

环境图

总测绘图

民居测绘图

一号院

六号院

八号院

九号院

十号院

十一号院

十四号院

二十一至二十三号院

二十六号院

三十四号院

其他测绘图

北门楼

观音阁

魁星阁

雕饰

石雕拓片

柱础

柱础开光

柱础饰幔

柱础饰带

鼓石团心

鼓石雕饰条带

大门门墩石

踏石

后记——没有结尾的结尾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

顶部

微博

微信